冯炜光:实地看新疆棉田运作,就知道西方为什么是胡扯

2023-08-01 07:52:05 来源:观察者网

自2021年3月开始,国际舆论场上猛掀起一场关于新疆棉花的明枪暗战。在西方对新疆棉的抹黑愈发污浊之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搭火车、靠沿途民众送粮票游走大西北的香港人冯炜光,决定再走一趟新疆,实地了解棉花田的真相。

而这趟新疆自驾游,不仅让冯炜光见到了棉花田真实运作的画面,也让他对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旅途中,他还在媒体上连载数篇游记,以便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新疆。


(相关资料图)

观察者网近日同冯炜光先生聊了聊他的这趟新疆见闻。本文为采访上篇,聚焦一个香港人视角下的新疆行;采访下篇则侧重香港与新疆乃至内地在社会心理、文旅服务层面的比较,文章将于近期上版。

观察者网:您去年为何会想到内地大西南、大西北自驾游?我看到您在一篇关于新疆的游记里提到一点说是因为棉花,具体能再展开说说吗?

冯炜光:两年前西方不断用棉花攻击我们新疆,我当时4月份就有一个想法,就是很想去实地看一看。而我也认识一家广州的公司在新疆和其他国家地区推广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机械农业,当他们跟我说可以到库尔勒看棉花田现场运作时,我就更有兴趣了,也倍感兴奋。

新疆棉花田(作者供图,下同)

观察者网:对于棉花田,现场观察跟您通过报道了解到的情况,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冯炜光: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我大概是在2021年9月15日左右,在离库尔勒市中心40多公里的尉犁县第一次正式看到怎么用无人机喷洒棉花田。

当时是一位维吾尔族青年负责操控无人机。他通过手机APP把飞行路线设定好,偌大的无人机便起飞,起飞时尘土飞扬,人要退避到安全位置,然后便是全自动化操作。期间这青年甚至能用手机接打电话、发微信,完全不用再理会无人机。无人机完成指定操作后,便自动返航降落至原点,其简单程度,胜过我的航拍无人机。无人机在棉花田上飞行的画面真的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此前我从没想过是那样的。

棉花田使用无人机喷洒作业,高效快捷

据企业的负责人介绍,自2015年把无人机业务转型至农业以来,光是在新疆就有逾1500万亩棉花田在用他家的各种型号无人机完成喷洒作业,占全疆3700万亩棉田逾40%。再考虑到其他品牌的无人机也在新疆作业,你就会知道西方媒体说什么“强迫劳动”、“血汗棉花”根本就是胡扯——现时新疆棉花田机械化、无人化的程度之高,超乎他们的想象。

我拜访的这企业,甚至还在进行只用两位年轻人管理3000亩棉田的试验,他们的宗旨是要让“种田像游戏一样简单”,用他们老总的话,希望追逐“中国农业智慧化”的梦。

观察者网:“看”完棉花田,咱再聊聊这旅程。以前我去西北、西南地区旅行时了解到有些景点或酒店对外宾会有限制,您这趟全程自驾游,有没有因港人身份遇到什么不方便?

冯炜光:有的,现在香港人在边疆住宿,仍得去指定的涉外酒店,有些地方就算我有内地居住证也住不了,所以玩的时候要小心。

观察者网:所以您这次自驾游是提前做好一系列安排再行动?

冯炜光:那倒不用,临时找酒店时我会先用一些出行app确认酒店的接待情况,花一点心思就行。景点和其他安排没什么问题,除了西藏的一个景点去不了,新疆和西藏的其他常规景点都可以去。

观察者网:西藏的哪个景点去不了?

冯炜光:拉姆拉措。因为这地方比较复杂,号称可以看到人的前世今生,跟宗教关联密切,所以你在拉姆拉错拍的一些照片,可能很容易被一些境外人士利用来炒作一些话题。

观察者网:我看您这趟游了不少地方,对南疆某种程度上算是深度游。感觉如何?与当地人交流是否顺畅?

冯炜光:相比我1980年代过去,现在因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发达,他们对香港人有点不一样。当时刚改革开放不久,所以过去的香港人会少一点;现在他们对香港人也不会过于特别看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譬如我有一篇文章就有写到,我在香妃墓附近的一家餐厅偶遇维吾尔族的婚礼,我拿着摄像机紧跟维吾尔族同胞走进礼堂围观,他们也无所谓;我问可不可以拍照,他们还很欢迎,甚至请我坐下吃席。不过我想着还是不好继续打扰别人,所以看看后就道谢出去了。

我能在大西北安全遨游,真的得益于国家对各民族的尊重,以及各民族间的和谐共存。

标签: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