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中别总是埋怨自己,其实是别人故意在骗您!”
(资料图)
在许多金融心理学的书中强调更多的是个人在交易中所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包括“过度自信、厌恶模糊、厌恶后悔、确认偏差、阿Q精神、系统偏差、信息串流”等。这种心理现象造成个人在交易中产生过度反应,盲目交易,而很少提及主体交易员;他们正是利用人们的需求、以及“从众”、“去个性化”、“斗鸡”等心理巧妙地将财富转移。记住我的话:“别总是埋怨自己,其实是别人在骗您!”
有的时候我们常常莫明其妙的失败,检查起来,也不是考虑不周,也不是没有按交易系统做,关键是出在人性上。人们的理智总是趋向于追求明确和确定的方向,但感情则往往向往不确定。感情不愿意跟随理智走,原因在于它的单调。感情是不能受到拘束,它宁愿投入风险中,也不想受到理性的管束。而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人们主要体现出如下的心理现象:
(1) 内驱力“需要”——您为什么而交易?很多人来自个人的需要。人对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导致自己参加交易,想通过交易的成功获得一种满足感。这种需要一直驱动他不停地交易,成功获利增强他的自豪感,并不断加强他通过交易成功的决心。
(2)“斗鸡”心理的异化——“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案例:两只公鸡面对面争斗时,如果要避免两败俱伤,就需要有一方退却,但退却的一方则意味着认输。于是,两者都是尽力的显示出自己的这种非理性的气势。斗鸡博弈的案例,有时由于双方都在期待对方的退却,结果往往使吓唬演变成了格斗。而在交易中,表现在越是亏损,越是交易。
(3)“从众”、“服从”——“ 从众”是人们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即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的表现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而“服从”则是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命令而作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的明确要求下而发生的。一些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不少人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从众”和“服从”的心理状态。人往往是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来实现对自身的评价,这也是使从众心理得到强化。这就是“羊群心理”。
(4)群体极化——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如群体的讨论可以使群体中多数人同意的意见得到加强,使原理同意这一意见的人更相信意见的正确性,使原先群体支持的意见变得更受支持,最终是群体意见出现极端化的倾向。更重要的是,一些心理学家的实验显示,被试在群体讨论的情境下所提的决策更具冒险性,群体极化能使错误的判断更趋极端。在金融市场表现为价格总是会出现极端的高位或低位,有的时候您总是想不通,在基本面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为什么价格悬殊很大,10元的股票没有人要,等涨到50了,还是继续追涨,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害怕别人赚到钱了,自己确没有份。
(5)去个性化——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人们似乎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并丧失了他们的个人身份和责任感,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人们一旦处在这种去个性化的状态,就表现出无自知力,行为与内在标准不一致,自制力低,导致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甚至是破坏性的行为。
(6)心理防御——当人碰到挫折、交易亏损等情况以后,就会在心理上出现阴影。自我保护意识就很强。往往会拒绝接受别人好的建议,把自己和现实分开,隐瞒亏损的事实。这种消极的作法是为了保护自己一时的心理安宁,但对以后的交易并没有好处。
(7)参与偏差——当市场大的趋势开始下跌时,如果有一个品种是涨停,就能为他持仓不动找到借口。因此主力机构往往通过这种心理现象,拉高一个品种,掩护别的品种出货。战争中“添灶撤退”都是同样的道理,起到迷惑对方的作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