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动态:职业教育的分型分类分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功能,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职业教育是一个“人工系统”,其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这一系统的科学规划与构建,从长远发展来看,职业教育需要做好分型、分类、分级三篇文章。
分型:依据客观的规定性
在任何一个时期,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都需要特定的人才结构支撑,这种需求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地方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满足这种需求是职业教育的“功能标识”,是职业教育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基础。
实用型人才的“型”需要加以明晰。“型”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它明确指向技术、技能领域,即职业活动中与“工具”的深刻联系。从已有的实践基础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型”又可以更加精细地划分为三个亚型。一是技艺传承型,该类型人才的特征是能用简单工具制作出精美的作品,如木雕大师可以用最简单的刀具创作出巧夺天工的产品,“非遗传承”基本属于这一领域的培养类型。二是技术应用型,运用较为复杂的工具开展生产与服务,如采用数控机床进行产品加工、制造,是职业教育最为广泛的领域,并与技术进步紧密关联。三是产品研发型,指向对工具的改造、工艺的创新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它关注的不是“生产与服务”本身,而是“生产力的提升”。
这三种类型是相对统一又相互区别的。技艺传承主要关注的是个体经验与高超技能,技术应用更多关注的是知识转化与技术运用,而产品研发关注的是过程改进与创新,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服务集,即培养具体的“生产与服务能力”。
分类:提供匹配与选择
职业教育要建构起一个通道体系,即由输入端的“学习者”到输出端的“岗位员工”,这种输入与输出是经过匹配实现的,即“配型”,选择适合的学习者进入适合的“型”,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同时这种匹配又是经过学习者“主动选择”实现的。
职业教育的通道体系至少包括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专业大类与行业的匹配,如机械类、建筑类专业匹配机械与建筑行业,未来的中职教育应主要开展专业大类的教育,它是一种职业导向型教育,同时也是泛专业化的教育;而高职院校则应以专业大类立名,指向行业教育,发展相应的专业群。第二个层级是专业与岗位的匹配,指向专业核心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以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都应有明确的专业指向,当前尤其需要加强专业目录以及专业标准的建设,按照“型”的要求明晰培养目标与内容。第三个层级是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匹配,明确类型教育特征,保证课程的“刚性”即标准,同时要增加课程的“弹性”,浙江等地开展的选择性课改具有重要意义,即通过学习者的自主选择,构成学习的动态体系,学习内容的提供与学习主体的选择之间达成更好的一致。
分类是一种主观行为,“合理的分类”是为了明晰学习的内容,即明确指向相应行业与岗位的实用型知识学习,为“用”而学。同时给学习者广泛的选择机会,选择学校的类型、未来就业的行业与方向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这种体现主体选择的设计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也可以更好地激发职业教育活力。
分级:助推可持续发展
分类提供了匹配与选择,分级则是提供持续发展的导引与支架,即帮助学习者建立同一出发点与方向的发展通道,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学习者可以不断找到学习的意义与工作的成就,而职业教育也因此发挥更好的作用,获得更多的尊严。
合理的“分级”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分级的合理性体现在层级的数量以及层级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层面看,需要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平行的学历层级体系,前一个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层级主要是中职与高职,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际上,职业教育需要建立职业启蒙教育(义务教育段)—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职和本科)—研究生教育(专业硕士与博士)的分级体系,这一方面的工作需要扎实推进。从个体层面看,需要提供从业者职业发展支架,这是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有力法宝,具体而言就是职业资格(水平)证书制度,这一制度的设计需要覆盖整个职业生涯,因此需要有较为细致的等级划分;要有具体而清晰的标准,可以明确导引职业发展,同时需要国家层面统一组织机构权威认定。
职业教育的分级,不是简单的一种技术水平划分,而是从制度层面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功能性价值。从教育体系的层面看,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在产生影响与作用,从职业启蒙开始,到最顶层的技术研发教育(研究生教育)。支持个体职业发展的始终,从职业生涯开始的技能准备,到成为工作领域的“专家大师”。
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分型、分类、分级是为了进一步明晰这一体系的结构化特性。正如一幅三维地图,明晰地展示职业教育的功能领域,我们要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是分“类”进行的,有明确的路径和培养通道,而这些通道又是进“级”化的,帮助学习者、从业者持续发展、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如此的职业教育可以批量化地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各行各业人才,大规模地帮助国家实现“技能积累”。
(作者系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3年06月20日第6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