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视点!临港新片区 打造上海科创新高地
科创是临港新片区本周的主题。3月24日,2023临港科创大会在临港中心举行。周中,还有两场主题论坛先后举办,分别聚焦科创先锋和科创金融。科技企业、金融机构、专家学者齐聚滴水湖畔,共商新片区科创发展新蓝图。
而从更长的时间维度观察,从揭牌成立伊始,科创就一直是临港新片区的重要使命。三年多来,临港新片区持续提升基础创新策源力、应用创新牵引力、创新孵化培育力、科技产业竞争力,夯实科创生态的“四梁八柱”,打造科创企业成长高地,向着“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体承载区”等目标前行。
(相关资料图)
用好基础研究优势
科技创新,包含了从基础研究到创新加速,即“从0到10”的全过程。
基础研究是其中基石。这方面,临港新片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8年10月,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新片区举办。此后的每年10月底,论坛都会邀请一批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与中国两院院士科学家、全球顶尖青年科学家共同聚焦基础科学和源头创新,发布最顶尖科技成果与思想理念。
去年11月,论坛永久会场启用,临港新片区得以更好承接顶科论坛的溢出效应,建设国际创新协同区。据悉,国际创新协同区分为科创总部湾、顶尖科学家社区、科技创新城三个功能片区,到2024年底全面建成,将引进建设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科学家工作站30家以上,新增企业和研发机构1000家。
其中,顶尖科学家社区总用地面积2.37平方公里,将打造以顶尖科学家需求为核心,强调国际化、定制化的高端社区,定位为“世界级的新时代重大前沿科学策源地”。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国际联合实验室,正在抓紧建设,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竣工投用。
承载国家战略,新片区还建设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围绕其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为新片区发展先进制造、航空发动机、重装备产业等提供有力支撑。其中,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是国家中长期规划优先安排建设的1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促进我国燃气轮机科技自主创新、产品研制,并实现自主发展。海底科学观测网由同济大学牵头统筹协调,在我国东海和南海关键海域建设基于光电复合缆连接的观测网,实现对我国边缘海典型海域从海底到海面全方位、综合性、实时的高分辨率立体观测。重型燃气轮机是迄今效率最高的热功转换类发电设备,是推动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国之重器”,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创新加速有机贯通
“从0到10”应形成全链条,如何将基础研究阶段和创新加速阶段作为有机整体贯通起来?
一方面,临港新片区全力支持企业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有一家流程智造研究院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获批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其坚持以突破流程制造智能调控共性、基础性和前沿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及“卡脖子”工业软件,实现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为核心使命,成为我国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及其工业软件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破解我国石化、化工、钢铁和建材行业数字化转型和优化升级瓶颈提供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临港新片区支持校企院所多方合作,引进建设了朱光亚战略科技平台、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等功能平台和孵化载体,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实现共性技术研发。
去年8月,电堆头部企业氢晨科技完成对国内催化剂和膜电极龙头苏州擎动科技公司的收购。我国氢能产业最关键的两个上下游环节之间彻底打通,融为一体。手握多项关键技术,氢晨有充分的意愿和潜力做行业领跑者。而氢晨科技正是由交大和新片区合作发起的智能制造功能平台引进教授团队创业、完成产业化孵化。据介绍,智能制造功能平台还孵化出治臻新能源、唐锋能源科技、交大智邦、核能装备测试验证中心等企业,打通了原始创新到产业化落地全过程,为我国新时代科技强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经验。
共担风险包容失败
科创全过程、全链条中,构建好创新生态,才能激发出精准投入创新的内生动力。
这要求把握不同技术领域和不同阶段的创新规律,实施有针对性的加速政策支持。承担先人一步使命的临港新片区,在基础研究阶段正加大投入强度,敢于在更前沿同时也更不确定的领域前瞻布局,与科创主体共担风险、包容失败,支持科学家心无旁骛开展科学研究,真正牵引形成新的生产力。
此前公开的《临港新片区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要鼓励股权基金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探索设立VC投资母基金。据悉,新片区正与红杉等共同筹建一个200亿元规模的VC基金,专门针对初创企业科技创新,改变考核机制,不再过度重视短期内的盈亏。
不久前,国内第一家可控核聚变商业公司能量奇点落地新片区,获得近4亿元的种子轮融资,引发行业内外普遍关注。有人说,这折射出新片区在科创领域的发展理念变化。新片区一位负责人说:“我们以后要成为别人来招商挖企业的地方。”
增强人才招引培育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新片区当前累计引进、落户人才3.87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10.5万人,已经成为全市人才发展政策体系最优越、人才集聚加速度最突出、人才价值实现最快捷的区域。
海外人才方面,新片区在全市率先实施更加便利的工作许可政策,累计推荐79家单位纳入上海科技创新职业清单;放宽外籍科技创新人才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的限制,符合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予2年以上的工作许可,累计自主审批并核发来华工作许可627份;10名符合条件的国际毕业生和优秀外籍毕业生在临港新片区创新创业,留学人员创业园已集聚留学人员创办企业近176家,其中约45%的创办人为境外人才。
本周举办的2023年临港新片区全球人才云聘会上,《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发布,从培育前沿产业集群、完善基础教育配置、加大医疗资源供给、构建高品质生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吸引集聚青年人才、强化产业人才扶持、加强人才安居保障、塑造人才服务品牌10个方面提出了系统性人才发展支持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新片区将创设高层次人才“蓝鲸计划”培养工程,计划每届选拔培养100名以内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技术水平领先、业内广泛认可的创业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青年英才,给予计划入选者培养经费保障,支持高层次人才在临港取得原创性成果、加速产业化应用、实现突破性进展。
标签: